【攝影雜感】思考

楊照先生在FB裡一則關於「思考」的文章:

有人問我「思考」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我指控台灣的教育使得孩子不會「思考」?卑之無甚高論,「思考」不過就是「多想一點」的意願與習慣。我女兒三、四歲的時候,聽到我和她媽媽談話中說到了「沒有錢了」,她理所當然地反應:「那去提款機領啊!」我們都笑…

Posted by Yang Zhao on Wednesday, March 30, 2016


「思考」這問題,
在攝影教學的過程裡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。
大部份的學生在開頭的前半年,
每一次的拍攝都有大幅的成長,
但卻不約而同的在半年後,全部停滯了,
而且花了非常長的時間,才能夠再有些微的進展。

深入探究後才發現了根本問題,
我們這一整代人,在這教育環境下荼毒太深了。


開頭的前半年,因為都是技術層面,
只需按標準程序拍攝,一步一步的修正,立即就會有成果,
因為已經給了答案,只要做出來即可,輕易的就及格或滿分了。

接下來的階段,要轉向去思索屬於自己的東西,
嘗試將它放進自己的作品當中,
所有人立即亂了腳步,也失去了方向,
這一停,是以年來計算。

因為我們從小的教育都是這麼教的:標準答案。
但許多事情,或說大部份事情是沒有標準答案的,
尤其是尋找自己這件事,
別人的答案,肯定不會是你的答案,
而別人的答案從何而來?可能是另一個別人的答案,
整個社會不斷的告訴我們一件事:和別人一樣,就是標準答案。

所以我們總是害怕和別人不一樣,
因為和別人不一樣就是錯的,會被處罰,會被排擠…
所以漸漸的,我們完全放棄了思考,這先天就具有的能力,
不思考就不會和別人不一樣啦…
別人怎麼做就跟著怎麼做就好…
我想的和他不一樣耶…我是不是很奇怪…

吊詭的是,做為一個人最基本的問題,
我為什麼要和別人一樣?
如果我和別人一樣,那我還是我嗎?
別人又為什麼要那樣?
我真正想要的又是什麼?

真正會去思考的,確實是極少數人。

所以我們連職業都會有流行性,
醫師、律師、老師…
然後現在出現了一堆流浪教師、流浪律師。
前陣子還聽見了個說法:
「以前年輕人的夢想是民宿、咖啡廳,現在年輕人的夢想是攝影師…」
真是讓人哭笑不得啊…
所以,現在也出現了一堆流浪攝影師。

思考並非頂難的事,只是習慣而已…
如同楊照先生在文章裡的舉例:
我女兒三、四歲的時候,聽到我和她媽媽談話中說到了「沒有錢了」,
她理所當然地反應:「那去提款機領啊!」我們都笑了,
一方面是笑她怎麼會知道可以從提款機裡領出錢來,
二方面也是笑:唉,真是孩子,她以為沒有錢了只要去提款機領,就一定會有錢。
因為她是個孩子,她看到的、她熟悉的,就是我們每次沒錢了,都去提款機領錢,
而且每次都能領到錢。所以她知道的,就是提款機可以領錢。
「思考」不過就是不停留在「去提款機領錢」,
而進一步想:為什麼提款機裡會有錢?為什麼我們可以從提款機裡拿到錢?
提款機裡的錢到底是誰的?這個道理很簡單,然而難的是讓這樣的道理變成習慣。
總是不滿意於表面的答案,總是進一步問,
要嘛問:「為什麼這樣?」不然就問:「那再來呢?」

以上公式,可以套用任何的問題,
而且問題可以不斷的延續下去…

最後,就會找到自己的答案,只屬於自己的。


更多《攝影雜感》文章:
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category/self-photo/photographic-essays/

發佈留言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