信念 ☆
真實,是蘊含某些缺陷的完美。
因為那些「不完美」,所以使我們成了獨一無二;個性、外表、特質…皆是。
愛自己,或他愛的妳、妳愛的他,並不全然是那份美,更多的是個性、喜好、價值觀…許多層面的綜合體。這些綜合,成了他眼中的妳、妳眼裡的他。不完美,成了完美;不完美,才是完美。
攝影,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。
因為那些「不完美」,所以使我們成了獨一無二;個性、外表、特質…皆是。
愛自己,或他愛的妳、妳愛的他,並不全然是那份美,更多的是個性、喜好、價值觀…許多層面的綜合體。這些綜合,成了他眼中的妳、妳眼裡的他。不完美,成了完美;不完美,才是完美。
看見你們好好的長大了,
真的就是最開心的事了!
還記得你們畢業典禮的那天,
我們一群人在車站依依不捨,
其實不捨的是,上了國中後,
你們會遇見愛你們老師嗎?
你們會好好的長大嗎?
有時候,累的不只是身體,而是心。
你明明吃得下、睡得著,卻在清晨四點無聲落淚;明明朋友都說你看起來很好,卻在電梯鏡子裡看見一雙陌生的眼睛。
你找過紓壓方法、翻了勵志書,可那股鬱結還是藏在胸口。
直到某一天,你坐在鏡頭前,才發現,原來照片可以替你說話。
我稱它「情緒療癒攝影」,也叫「自我探索攝影」:
不是追求完美的形象,而是讓情緒在光影裡發聲;不是拍給別人讚美,而是拍給自己看見。
這篇文章想邀請你,把相機當成安全的窗,透過影像聽聽內在的你,然後,靜靜確認,我還在這裡。
時間像是沒有真的往前走,只是在原地繞了一圈。
那時候,我想留下的,
是光,還是空氣裡那一點濕濕的情緒?
像這樣的照片,看起來什麼都沒有,卻好像藏了什麼;
不是什麼大事,就是那種模糊、黏著、擱在心裡的東西。
肖像照裡的每一雙眼神都訴說著不同的故事,
不同的年紀裡,也有著不同的精彩。
七十歲,是我目前拍攝過年紀最大的,
並且,是夫妻一同前來。
才剛開始拍第一張照片
在他眼神裡我見到了一份「篤定」,
我從未在其他人身上見過的。
肖像照是英奇全新推出的拍攝方案,有別於你曾看過的任何拍攝類型。
準備拍攝肖像照前,有些重要資訊你可能會想了解:
以下是幾篇相關文章,幫助你從開始到結束,全面了解肖像照的拍攝過程與意義。
可以參考以下文章 ↓
攝影教會我最重要的一件事:真誠的面對自己。
看著八年前自己寫下的這一句話,現在,還是嗎?
其實,沒那麼確定了。
這些年,開始和人群接觸,從無法融入,漸漸開始習慣了。
看見一位攝影師的貼文說:「今天拍了2000張照片,一張失焦都沒有!」
原本就知道現在新相機的對焦技術有了大幅提升,
但倒是沒想到,連「失焦的照片」都快從世界上消失了。
閃閃志工出遊去,
原訂台東的行程因道路中斷而取消,
因為不甘心,改至一樣看得到海的東北角。
董事長自己搜尋找了間餐廳,
原來是紅極一時《營業中》節目裡的那間,
果然和節目裡一模一樣,
很貴、出餐非常慢、不好吃。
你今天過得好嗎?
朋友們聊天時說到,「孩子是夫妻關係的潤滑劑」,
這句話沒錯,只是讓我思考起另一個角度的畫面。
經常會看見,夫妻總是忙著孩子團團轉,生活重心也只剩下了孩子,
久了,當孩子不在時,夫妻倆突然不知道可以一起做什麼;
話題離開了孩子,也不知還可以聊什麼了。
拍攝的地點,對於照片成果來說,是重要的關鍵之一,
背景要乾淨單純,尤其避免那些毫無美感、會破壞畫面的人工設施。
地方不需要太大,以避免移動花費太多時間精力,也最好有多種拍攝元素。
而三峽台北大學,便是我最喜愛的拍攝地點。
你今天過得好嗎?
幾年前,意外發現,原來我有著滿明顯的亞斯特質,
不至於影響生活,但還是有些困擾,
說是困擾,有些反倒也成了優點或好處吧。
朋友談著她和先生婚後的困擾,
婚後才發現先生有過動的傾向,家裡的東西亂成一團,
我對這方面並不很了解,
她講著一件又一件的特質,
我有點納悶,問她說:「怎麼我覺得妳講妳先生的特質,我也都有啊!」
家與房屋是不同的,但當一間房屋承載了三、四代人的記憶時,屋子便成了這個家的一部份,難以分割。當一定得離別時,便像家人間的別離那般,帶著不捨,也帶著祝福。
很喜歡甯崴放進書裡的這一段話:「人會老,房子會舊,但這一天會持續駐足在記憶的扉頁裡,美好著。我們不是捨不得搬離,而是捨不得清空有關你們留下的每個氣息、每個餘溫。」
屋子,得確帶著氣息,留著餘溫,那是屬於家的味道與記憶。它也像是個有機體,即使要離開了,也需要好好的說再見;道謝,也道愛。
而這一天,這一家人,像是以拍攝為名,一家人一起緬懷在這間老屋裡的所有回憶;從小到大,從年輕到現在。
照片並不需要總是唯美華麗,最重要的,是關乎回憶。
她的第一封來信,簡短的幾行文字,卻清晰交待了她的17-30歲;四處搬遷,也隨遇而安,生命就像是個偌大的旅程。
與我有幾分相似,經常,人們問道:「你是哪裡人?老家在哪呢?」
總是遲疑了半天,回答不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