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職人的攝影–台北】蔓格選品
有機體 – 形象攝影
Magnolia,木蘭花,熱愛自然、純潔、持續力。
她們來到了攝影棚,
我說:「妳們一個黑,一個白耶…」
說這話是一種讚賞,總感覺這很符合她們品牌給予人的形象。
如同她們所介紹,Alice熱愛海洋,Abbie喜愛保養,並也都嚮往簡單健康的生活。於是她們挑選著自己所喜愛的產品,並推薦給其它人。
攝影,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。
Magnolia,木蘭花,熱愛自然、純潔、持續力。
她們來到了攝影棚,
我說:「妳們一個黑,一個白耶…」
說這話是一種讚賞,總感覺這很符合她們品牌給予人的形象。
如同她們所介紹,Alice熱愛海洋,Abbie喜愛保養,並也都嚮往簡單健康的生活。於是她們挑選著自己所喜愛的產品,並推薦給其它人。
早晨,窗邊,待嫁新娘,新娘的母親,小狗,微微透進屋裡的陽光…
婚禮,從窗邊這方角落開始,像今天的陽光,不急不徐,自在而隨性。
沒有刻意安排的活動,簡簡單單的幾桌宴客,來到的都是他們最重要的家人、朋友。簡簡單單的婚禮,是自在。
Read More →
近幾年拍攝的家庭寫真,不再只是自己的小家庭,更是帶著爸媽,甚至整個家族一起拍攝。這天的她們,孩子還在肚子裡未出生,同樣找來了各自的爸媽和奶奶;愛,是一代一代的傳承,喜悅,是要和家人一起。
這也是為何我的收費方式和其它攝影工作室不同,並不會因為增加人數而多收費,反而鼓勵你們,帶爸媽、阿公阿嬤一起來拍啊!看見爸媽也因為這一天開心的笑著,是多麼喜悅的事。
並沒有特別準備什麼,在他們的家,窗光將屋子打得透亮,他們自在的閒聊話家常,我在一旁隨意的捕捉,想要的,就是他們一家的日常。攝影、紀錄,最難得也最珍貴的,即是那看似毫不起眼的日常;未來的數年後,最心心念念的,同樣是這份日常。
她說,工作室要搬遷了,想在這裡留下些想念。
保留著原始風味的台中審計新村,她的工作室在臨近街道那棟屋子的二樓,穿過一樓的咖啡館,乾淨而簡單的小房間,沒有任何多餘的東西,只有她,和那張工作的大木桌。
「要拍什麼呢?」她問,
「就在這做件妳喜歡的作品吧。」
想拍的,是她和這一方空間獨處的時光,專注在創作時的那份靜謐。窗光打進了屋子裡,明亮而寧靜;空氣裡只有她的專注,和手中作品的對話。
為牧師拍攝,心裡挺緊張的,畢竟是自己教會的牧師。也在拍攝前不斷的揣摩,該如何將牧師最適合的那面呈現;是威嚴,卻又親和。
因為慎重,即使只是微小的變化也不想放過,一點一滴的慢慢琢磨,想將牧師在我心中的印象如實的表達出來。在講台上的牧師講道鏗鏘有力、單刀直入,但下了講台,話不多,多了份安靜的親和。
形象照即是如此,所謂形象,是給予人的印象,及自身所散發氣質;而非只是擺個動作而已。
在疫情之後的這兩年,越來越多人為爸媽準備生日壽宴;在這一天,聚集了所有爸媽好久不見的好朋友、老同學,看見他們在各桌間聊著過往,彼此吐槽,手舞足蹈的笑開懷,像是,又回到了年少時光。
這不也是拍攝全家福的另一種形式嗎?
將珍愛的家人紀錄下來,他們的舉手投足,他們的歡笑聲。照片,是將愛紀錄了下來,然後不斷的傳承;如同爸媽給予我們的那樣。
Musik的這群孩子,我們一年一會,去年因疫情的打擾,音樂會停辦了一年,兩年沒見了,孩子們長高長大了好多;幾個大孩子,有了小大人的模樣,成熟又帥氣。
孩子長大了好多,玲玲老師和所有家長們卻一點也沒變,像是時間在他們身上停格了似的;不只外貌沒變,依舊同樣的溫暖與貼心。
公園的午后時光,一家人簡單的野餐,陪孩子跑跑跳跳。
拍攝家庭照其實很簡單,只是做回你們真正的樣子,不需要為了拍攝而刻意改變什麼,做你們平常喜歡的那些事。
全家福,真正重要的是捕捉紀錄下你們一家人自在的互動,可能是開心的大笑,可能是安靜的時刻;這些是你們時時見到,但卻無法為自己拍攝下來的畫面。
灃禾,連續拍了好多年,老朋友般的每年一期一會,
收到了流程與座位表,那些熟悉的名字都還在。
那天,見了面,有些陌生但卻不陌生熱情的打著招呼:「哇!好久不見,你都沒變耶!」
一年一年過去,誰誰誰結婚了,誰誰誰生了孩子,本來小不隆咚的孩子都一個個長高長大了。這間公司,像個大家庭,許多人在這一起成長,走過了生命各個階段;談了戀愛、結婚、生了孩子…
兩位小女孩,安安雅雅,很舒服的名字。她跟我說:「先生是新加坡人,我是台灣人,希望孩子不管未來在哪裡,都可以平安雅居的生活。」
是啊,平安雅居的生活,多麼美好的一件事,看似簡單,卻也得來不易。孩子的功成名就並非最重要的事,只願一生平安、自在。
過馬路,小女孩牽住了我的手,融化了我的心,甜甜的。孩子的媽媽跟我說:「你好有孩子緣喔…她平常不會對陌生人這麼親近耶。」
平常並沒有在拍商品攝影,但這回的拍攝實在太有意思。
她說:「model很小喔…」
我說﹔「有多小?」
她說:「大概像一顆米粒。」
不敢先答應,找了微距高手請教。
她問:「有多小?」
我說:「大概像一顆米粒。」
她說:「那比我平常拍的更小耶。」
我說:「啊!什麼?」
她說:「是米粒比較小?還是蚊子比較小?」
我得到了答案:「嗯,米粒。」
疫情結束了,長年在美國生活的一家人終於得以回到台灣。因為疫情,結婚並沒有舉辦婚禮;這天是父親六十歲生日,找來了爸媽好久不見的老同學、老朋友,為爸爸的生日慶祝,也分享自己結婚的喜訊給予親朋好友。
是生日宴會嗎?是婚宴嗎?都是,也好像都不是,反倒像是睽違已久的同學會或家庭聚會。一家人跟著父親在台上高歌了一曲,表達我們一家人見到老友的喜悅之情。自在的在各桌裡聊著、笑著,說著好久以前都還未忘記的事。
他們從香港前來,買了件復古婚紗,很適合她的白紗,帶來了台灣,我為他們拍下了這幾張照片。
拍攝婚紗,可以不需大費周章,回歸最簡單的初心。拍婚紗,真正想留下的是什麼?真正重要的是什麼?
披上了白紗 ,成了新嫁娘。是人生旅程裡身份的轉變,成為了丈夫、成為妻子。
拍下照片,像是紀錄了身份轉換的這一瞬間。
一進門,接二連三的:「英奇,好久不見!」
他們一家人一點都沒變,一樣的溫暖又熱情,
上一回見面,三年前的疫情來臨之前。
他們和其它家人說:「當作英奇不存在就好喔!他會自己偷偷拍我們。」
這真是最貼心的說明了,果然是最了解的老朋友啊。
這天,是在拍攝,卻不像在工作,反倒像是他們的一份子,好久不見的老朋友,融入在他們當中,感受他們家人的歡樂與自在。
在疫情之後,許多人的婚禮都越來越簡單,甚至有些覺得婚禮也不需要了;但今天的他們,卻仍花了許多心思,他們的畫作、小卡、佈置…每一個地方都有著屬於他們及家人的故事。
他們說,婚禮是感謝;婚禮是為了家人而舉辦,是我們的發表會,也是父母的發表會。透過這一場婚禮,讓每個不同階段認識的朋友知道我們的故事,也透過婚禮,表達我們許多的感謝。對父母而言,也是如此吧!孩子長大了,和許多好久不見的老朋友分享這份喜悅。
喜歡他們畫作小卡背後的那段話:「夫妻生活:什麼時候意識我們已是夫妻了?當身份證配偶欄更新的時候吧;當生活中男生開始叨念大小事,女生說著最近菜價很貴的時候吧。偶爾也會吵架,但隨著次數的累積,也越來越清楚怎麼和好。」
走進了一座眷村,這一戶人家,簡單簡單的三代五個人。我並沒有多做什麼,只是將自己安放在那裡,感受屬於這個家層層疊疊的記憶,將那些必須得再延續的記憶,慢慢慢慢的…捕捉成了畫面,自然而然的。
老爺爺95歲了,手上拿著「直接參與作戰士兵證明書」,一張泛黃且單薄的紙張,他悠哉的半躺在床上,孫女滿是好奇的尋問各式各樣的問題;這個人是誰呢?那時候你在幹嘛呢?爺爺輕輕的說著這些重重的過往。我呢,紀錄著他的現在,與過去。
一直覺得,最美的婚禮,是那些笑中帶著淚。充滿幸福與歡笑裡頭,突然有些什麼觸動了他們的心,於是強忍不住淚水,那個淚水很美,充滿著感動與其它我所不知道的複雜情緒。
婚禮是目前為止的人生中最重要的一場儀式,走到這一天,並不容易;有太複雜的情緒在這一天湧流,因為真心付出,所以才真情流露,有開懷的大笑,也有感動的淚水。
他們說,婚禮就像是他們的感恩會,好好的道謝,謝謝你們的陪伴、謝謝你們的扶持。感謝,是這世上最美的語言。
很喜歡高雄,也和高雄有著許多緣份,每隔一兩個月,總就會來到高雄,遇見不同的朋友。
十一月高雄的天氣仍然溫暖而舒適,像他們一家人那樣,小男孩心急著想騎上滑板車展現他的帥氣,先為他拍了幾張照片,他心滿意足。
在高雄美術館隨性的散步,遇見什麼有趣好玩的,停下腳步,自在的走走拍拍。高雄就是適合這樣的節奏,不急不徐,享受生活;攝影也是如此,慢慢的,不需刻意強求,便將生活裝進了照片裡頭。
生活,都該是自在的,不慌不忙。
來到了高雄山上一間美麗的小房子,被群樹包圍著,
進了門,Eva一家還未到,她的媽媽熱情招呼著,閒聊在這山上屋子裡的生活。
這天的拍攝,我們哪也沒去,只是在這屋子裡待著,泡茶、做饅頭…日常裡的一些事。
搬出了家中珍藏的紅麴、三個小女孩專注吃著冰琪淋的誇張可愛表情、四代同堂的合照、陪伴了他們近二十年的老狗…
家庭寫真該拍的是什麼?不就是這些嗎?
寫是「紀錄」,真是「真實」;紀錄真實,屬於這個家真真切切的每一刻。
真正珍貴的事,其實都在生活的習以為常裡。
帶著他們在台北大學裡走著,邊走邊聊邊拍著。
沒有特意要拍什麼,看到、想到什麼有趣的,就停下來。這是我最習以為常的拍攝模式。
如同經常和人們說的,因為沒有任何預設,順著你們原本的樣子,看見了什麼,就拍什麼;便捕捉下了你們最真誠自然的模樣了。
若要為今天下一個註腳,就是「舒服」吧…如同今天校園裡的天氣。涼爽宜人的微風,加上溫柔的陽光,剛剛好,讓人每天都想親近的舒服。
即使偶爾冒出的幹話,仍是輕爽宜人的青春氣息啊…
10月22日這天,是他們家特別的日子,奶奶91歲,爸爸今天生日,姐姐這天從加拿大回來,想給奶奶和爸爸特別的驚喜。上一次全家大團圓,是爺爺90歲生日那時,12年前了。
突然下起了大雨,沒有擔憂,反倒覺得上帝有祂特別的安排。我在屋子裡四處閒晃,看見了奶奶的房間,簡單乾淨,牆上掛了一排年輕時的照片,窗外一道光打進屋裡,好美。
她說,印象中奶奶的房間都沒變過,這間屋子也都沒什麼改變。奶奶的房間像時間被封印了那般,停格在數十年前。
凌晨,收到一封來信:
「最近才決定放下大陸的一切,搬到這裡來,我的目的只有一個,就是希望有機會陪伴孩子成長。我剛剛租好了房子,興致勃勃地做著裝飾房子的規劃和準備,這是這段艱難時光中的閃光點。
搬家算是我的新開始,我對未來充滿希望,希望可以邀請你,幫助我記錄下真實的我自己,還有我真實的足跡。
在這裡,也要謝謝你分享很多或溫暖或冷靜或深度的文字與照片。」
看著信,為她心疼,也想著她經歷了什麼樣的故事?
約了她碰面,想聽聽她的故事;她走進了咖啡館,臉上是自信而從容的笑容,如她信中所說,這個全新狀態,她調整的滿好的。
她訴說了許多故事,悠悠長長這些年的故事。
頭一回來到雲林,她開車載著我,沿途盡是好久不見的田野風光,搖下車窗,聞見了泥土的氛芳。
到了他們家,好大的房子。兩隻大狼狗前來迎接,我不敢隨意移動腳步,他們家人護衛著我進到屋裡。
雙胞胎嬰兒房門前,橘貓守在門口,似乎也在留意著我這個陌生人。
今天,彷彿奇妙的動物星球歷險記,兩隻大狼狗、兩隻橘貓、一隻小巧的蜜袋獾…在不受控的狀態裡按下一次次快門。偌大的房子,孩子與許多大小動物,熱熱鬧鬧的一家人。
喜歡在台灣各地遊走拍攝,走進每一戶人家裡,瞧見不同的風景。攝影並無法規劃,只是等待,今天又將遇見哪些有趣的人事物。
趁著疫情終於稍稍緩和,一家人終於回來了台灣,距離上一次回家,已是疫情前,兩年多了。
炎熱的八月天,熱得不想出門,待在他們暫時的租屋處,慢斯條理的邊聊邊拍攝著。
我們上回見面也是疫情前的事了,再一次見面,他們已成了父母。聽她聊著成為母親後的種種心路歷程,關於家庭、關於育兒、關於心情上的轉變。
攝影是紀錄生命裡的轉變,也是老朋友的敘舊。
總是和人們說,基督徒的婚禮真的很不一樣;婚禮不再只是個儀式,而是擁有許多人,以及神的祝福。
對基督徒而言,婚禮並不是儀式;是在上帝面前許下盟約,並在神與眾親友的面前接受祝福,走進了婚姻。是神聖莊嚴,也充滿喜悅。
特地前一晚就前來拍攝他們的採排,所有弟兄姐妹們各司其職,忙進忙出,一直覺得這是婚禮裡最美的畫面。
證婚時,牧師突然說出母親要受洗的消息,一整天情緒總是平靜的新娘,再也壓抑不住;那是突如其來的喜極而泣。喜極而泣一生能有幾回?卻總在婚禮裡經常遇見,因為祝福、感動、喜悅…圍繞在這四周。
婚禮裡總不斷發生許多故事,各種情緒在裡頭湧流。
形象照,不只是將表面拍得好看如此而已,
將人們的特質以及其專業呈現,更是其最大的目的之一,我想。
這一天的拍攝,我與她們一起嘗試了各種不同的拍攝方式與角度,
慢慢的推磨,一步步的調整,為了能最好的呈現內與外兼具的專業形象照,
這過程對我們雙方來說都是極有意思的,
透過攝影,也更多的認識了自己。
如同她們一開始就和我說的,
我們不想要只是擺擺pose的制式化形象照。
修圖終於快要追上進度,偷閒浮上來說說話。第一件想說的是,為什麼沒有人脫口罩?第三天了,除了我以外,仍舊還沒看見另一個人脫口罩,原來,覺得再也不用戴口罩這件事很讓人興奮,只有我一個人啊…
跟風玩了一下ChatGPT,很慶幸自己的文筆還是比它好了一些些,情感與同理心、生命經歷、共鳴…仍然是再聰明的機器也無法取代的。也發現要使用AI,而非被AI取代,問問題極其重要;問問題,是發想的源頭與過程,問問題比找答案困難更多更多。
每個月都有新的挑戰,時間仍舊被忙碌推著走,但總在最後一刻,有了最美好的結果。
她傳來了訊息:「還記得我小本子上規劃的家嗎?我昨天终於带着兒子一起入住了。」
記得那天,她說的故事,比我拍的照片多更多;
後來,她走進了平靜,生活安穩了,越來越好…越來越好。
她說:「因為胸部要手術,想在手術前拍照留念。」
她們說:「從小在泰國長大,所以想來海邊,我們都喜歡海。」
永安的海改變了好多,因為漲潮,我幾乎找不著沙岸,默默禱告著,終於在一處隱祕的轉角出現了沙岸。
對於生病這種事,我永遠不知道該如何與人對話,只是保持沈默,安靜的為他們拍攝。希望這些照片,有能力給予、幫助,對於他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