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攝影雜感》肖像照,最美的是那份純粹
肖像照裡的悸動
最近的幾年,攝影好像離我越來越遠了,
除了工作,突然不知道還能再拍什麼了。
紀錄著那些光影,拍著生活裡的碎片,刻著心中此時的思緒…
但,不就都是如此嗎?
意興闌珊了…
攝影,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。
希臘文裡 ,Photo 是光,Graphein 是書寫;攝影,即是以光書寫。
透過書寫,不只是紀錄,更是反覆咀嚼自己的生命。透過文字書寫,也以攝影書寫;將自己的生命抽絲剝繭,一次又一次看得透徹。
每一次的拍攝,都與自己的生命有關。極其巧合的,幾乎每一次的拍攝,我與他們之間總有著某一塊的相似,生命經驗,或當下正發生的某件事。
我與他們的生命之間,因為攝影而串起了部份連結;照片給了他們一些什麼,也玆養了我的攝影生命。
成為獨立攝影師,也許是因得獨自安靜的爬梳那當中的所有思緒;於是,無法像一般的工作模式,接案的方式、拍攝的方法,或與工作夥伴間的合作模式。
將身邊大部份的物品全數丟棄,使自己更加的純淨,不論是身體的或心靈的。這亦是極重要的一件事,清洗的乾淨了,等待有些什麼再進入生命裡來。(延伸閱讀,她曾書寫予我的:《攝影界的賈伯斯—英奇獨立攝影師》)
不斷的回憶我們他們之間的許多故事。
她下了飛機,發了封訊息跟我說:「我回來了。」
「回來」,不只是回來了,是她探到了最深處的開關,走出來了。
他們的婚期一延再延,歷經了許多波折,家人間的、彼此間的;
那天接到了他的電話,電話那頭他興奮的大喊著:「英奇,我們的婚禮日期決定了!」
我可以感受到電話另一頭的他是多麼的開心,
這一路走來,真的不容易。
攝影,是給予,是可以幫助人的;也以攝影,玆養彼此的生命。
攝影,以光作為媒介,串連了我們之間的生命。
學期末,帶他們將這一年來的作品製作成zine;
zine它指的是一種獨立、非大量的印刷品,更微小、也更自我,表現出自己想要傳達的訊息。
挑選作品及設計過程裡我並不介入太多,
只是簡單的介紹有哪些設計方式,以及編排照片的重點,
而那些參考的設計方式,也大都是天馬行空的恣意揮灑,沒有任何局限。
沒有局限,拿掉任何框架,是在攝影課裡最希望他們得到並做到的,
攝影本來就該沒有任何局限,
唯有拿掉局限,攝影才可能不只是器材,
而是長在身體裡的另一個感官,可以感受、可以表達…
在往後的人生裡,
以攝影感知,也以攝影療癒…
攝影成果發表會,孩子們一個接一個上台訴說著他們自己的作品。
孩子說:「不管生活怎樣,都要記得微笑喔…」
另一個孩子說:「翠綠的葉子很漂亮,瑕疵的葉子也很美麗。」
聽他們說著這些,心裡交雜著驚訝與感動;驚訝著他們小小年紀竟說得出這樣的話語,也感動著攝影真的帶給了他們生活感受能力。
透過觀景窗,能察覺到習以為常的世界裡,藏著許多美麗,而且,美麗不只有一個面向,用心體會,萬事萬物都是美麗。
長大以後,你們不一定要成為攝影師,但只有兩種情況一定要記得拍照;開心的時候,以及不開心的時候。開心時,透過攝影將這份喜悅傳染給別人;不開心時,拍著拍著心情就平靜了,攝影,可以安慰自己。
攝影,學會了,就一輩子不會忘記。
什麼時候會在這群孩子身上發酵,不知道,可能很久很久以後。但今天確知了一件事,他們真的將攝影儲存在他們身體裡了。
一直很喜歡聖經裡的這句話,
「各人要照所得的恩賜彼此服事、作神百般恩賜的好管家。」-彼得前書4:10(恩賜:才能、天賦)
在這裡,我們成為老師,要做的只有一件事,即是將攝影放進這群孩子們的心裡,在往後的生命旅程中,攝影會陪伴他們,不論寂寞或喜悅。
* 攝影 / 蘇恩立,民義國小 / 遠鄉閃閃-校園攝影深耕計劃
.
#不要浪費了你的攝影天賦
志工熱切招募中↓
https://tinyurl.com/ybapeqzc
某一次拍攝結束許多個月後,朋友問起了那天是否有些感動與想法?我想了好久,最後還是抬頭說了句:「我不知道。」
後來仔細回想,其實有著許多感動。但因那些拍攝基於一些原因並無法公開發表,於是,無法透過發表來書寫整理思緒,那些照片竟就像不曾拍過那樣。
在網路發達的現代,人們卻都隱藏了起來,
因為即使短短的幾句情緒的渲洩,也被人拿著放大鏡觀看著,
尤其是那些最關心我們的。
久而久之,人們在網路上呈現的都只是挑選過的自己,想讓別人看到的自己,
可能不願讓朋友、家人們擔心,可能不想被放大扭曲誤解原意,
於是,通訊方便了,人與人的距離卻遠了。
她傳來了阿公笑得好開心的照片,說:「英奇,謝謝你,阿公拿到了照片好開心!」
看著阿公笑得這麼開心,我也跟著笑了起來。像是送給了他一份好棒的禮物,而送禮物的人,和收到禮物的人一樣開心。
《和爸媽拍張照吧》特別方案拍攝計劃順利結束了,這是結束前的最後幾天,特地前往高雄的拍攝。收到了這張照片,像是為這拍攝計劃畫下個完美的句點。
這即是這計劃的初衷,我們總為孩子拍了好多好多照片,卻在生活的忙碌裡,遺漏了爸媽。爸媽、阿公阿嬤表面上說不要,卻是開心極了。在拍攝的過程裡,有了更多比以往更緊密的接觸;看見他們拿到照片時開心的笑容,我們也跟著滿足的笑了。
攝影,不只是攝影;可以使家更緊密的連結。
那天,和阿傑(計劃負責人)說,這週有拍攝工作,得告假一次。
他第一個反應是:「哇哇~爲什麼??天要下雨了了。」
我說:「可能喔…但是如果下雨拍攝就延期,我就可以去上課了。」
他說:「好揪心~」(意思是下不下雨都難以抉擇)
不過我們心裡都知道,上帝自有最適當的安排,而且可能超乎我們意料之外。
上學期他和我說,先前在三峽另一所離這不遠的學校,整個學期遇到上課的日子幾乎都是雨天,根本難以外拍;而這學期在這學校,老早就準備好了的雨天備案的課程卻苦無機會上陣,因為碰不到下雨。
那天,三峽果然下雨了,春枝姐來了,因手術休養請假了整個學期,卻在今天出現,完美的上演了一堂她最拿手的雨滴攝影。孩子們玩得開心極了…
孩子們嫌雨不夠大,上演了各樣的潑水戲碼,老師與孩子們都玩瘋了!
Read More →
因為網路上不知何處何人發起的一個「黑白照片接龍」活動,似乎許多被點名到的人都一頭霧水,冒出了個巨大問號?為什麼要拍黑白照?
先說明,這活動並不是我發起的,我也是被點名挑戰的受害者啊…
只是身邊出現了這問題,黑白充滿全身的我,才終於明白為何這活動取名為「挑戰」了,果然對大家來說確實是挑戰啊!
所以就用今天隨便拍拍想應付了事的這張照片來說明一下好了。
因為真的是隨便拍,所以也挺符合從未學過攝影的朋友們的視角。
這班年紀最小六十歲,最大八十歲的大哥大姐,每回收到他們的作品,都讓我驚呼連連。從原本手機APP下載都有問題,竟然一個又一個的都拍出了這麼漂亮的照片。
從他們的作品也看到了和其它人的不同,多了份生命的粹鍊以及豁達,從他們身上,也讓我學習到了很多。
*作品在《學而文創cafe》展出中
pic / 遠鄉閃閃 – 文曄校園攝影深耕計畫
阿傑老師年初時就說,「一定找間離你很近的學校,讓你怎樣也拒絕不了!」果然這學期結束了,就傳了訊息來,確定了學校及上課日期,也果然,離我只有十多分鐘的車程,哪裡能拒絕呢?
這個時間,我想是最合適的時間吧?對於我來說,似乎又走到了另一階段,也許又是上帝刻意安排的另一長串巧合,工作行程突然全被教學所佔滿了。以往教課的對象大都是專兼職攝影師,相對於入門的課程,其實是完全不同的領域,我是個全新的門外漢。
前幾天的暴雨過後,學生提前傳來了一張拍攝作業,打開了檔案夾照片後,又再次讓我驚喜了。
這是第二回讓我感到驚喜的另一位學生的作品,使我開始期待著,接續著第三位、第四位…
在收到之前就有了線報,說大暴雨,一群學生都在走廊拿著相機拍照。原本高興的只是他們對攝影的熱愛,果然像這樣的雨天他們並沒有放過。但從來沒想過會是這樣好的作品。
連續幾週讓學生們觀看了幾位攝影家的作品,不同的風格、不同的個性及差異極大的拍攝習慣。對於網路世代的他們來說,要搜尋各種資料並非難事,但真正具有深度與本質的攝影作品,網路上其實不太容易找著。刻意的找了差異性極大的不同攝影家讓他們觀看,最初始的目的是為了針對他們各自不同的個性,可以找到適合自己的拍攝方向。不用擔心自己拍的東西和別人不同,那正是風格所在。
今天在《手機微攝影》課程的最後,和學員們分享了兩張照片、兩則故事,想更多的讓大家知道照片的意義以及其重要性。
許多許多的故事不斷不斷的在我們自己身上以及周邊發生著,我們能夠將它及時捕捉,而且傳遞。照片除了漂亮以外,更重要的是乘載著幸福與愛…
下課後,幾位學員回到家都相繼翻著自己家人好久好久前的照片。
近幾個月被教學的工作佔滿了時間,也許是上帝的刻意安排吧?密集的將這些任務安排在我身邊,而且兩種全然不同的對象與授課方向。
華德福高中,必須在攝影觀念與技術層面不斷的穿插,穩紮穩打的根植進他們現在剛起萌的階段。教會的手機微攝影課程,則相反的必須丟棄所有我已知且慣用的技術,使他們能以最簡單實用的方式拍出好照片。於是每週的四、五、六不同的對象與課程裡,不斷的切換著這兩個互相衝突的模式。卻在這星期的課程,意外的找著了這兩邊看似全然不同,卻共有且重要的東西。
華德福高中的學生們有著很好的獨立思考與解決問題的能力,我開始加深他們拍攝的內容,不只是技術層面,更是實質的攝影觀念。要求他們近距離的拍攝身邊的人們,不是偷拍,也不是隨性的捕捉,你要和他說話,與他拉近心理的距離。和他們說:「攝影是你與人、與世界連結的工具。並且,攝影必須是連結愛與幸福,而非任何理由下的掠奪。」並不確定他們是否聽得懂?只是希望在他們攝影這最初的階段,將這粒種子種下。
後來才知道,原來攝影裡有個名詞叫「心象攝影」。一直以來,只是隨著自己的情緒變化拍攝著,直到為了某次講課準備資料時才發現了這個名詞。原來這樣的拍照方式有著一個名字啊?
不知道我的理解與拍攝觀點和這名詞相不相同?對於拍攝風景與靜物或創作類型的題材興趣都不大,相較於這些,仍然喜愛拍「人」,於是為人們拍攝,也自然成了我主要工作。生活裡雖拍攝著許多風景與靜物,只是從未將它們視為風景或靜物,單純藉由它們紀錄下自己此刻的心境,不論那是什麼。
今年春天,送給自己的29歲生日紀錄,當面對生命難題時,選擇把此時此刻紀錄下來,不同於一般商攝的過度擺飾,這是由他者到自我的創作。一直很喜歡黑白光影,好像可以停留畫面的時空,總是這麼靜靜的伴著人心沉澱下來。
不只是影像,在流動的對話裡,重新凝視。
分享會後,又把這些記憶翻找出來。了然於心的轉折,到現在的時空背景之下,以第三個視角看起來,它是個禮物,更多了一分篤定的力量。下午窗外明朗的藍天白雲,聽著大夥兒唱聖歌,一點也不格格不入,很是踏實。
在2018年結束以前,想起了一些不需要太多言語,卻相處起來就像家人的朋友,謝謝英奇:)
」
—
一直以來最了解我的,都是找我拍攝的客人,然後一個一個都成了我重要的朋友。
也不知道為什麼,許多找我拍攝的朋友,都與我過份的相似,不需要多說些什麼,我知道他在想什麼?現在需要什麼?而他也知道,我是知道的。
Read More →
感受,也許是攝影師最重要,也是唯一的工作了。
而一切從感受自己內心細微的變化開始,追朔至目前為止的生命,然後以自身生命經驗而組成的觀點,繼續抓取旁人及拍攝對象的感受。
有人覺得這也太辛苦了吧?腦與心從不停止的運轉著。也有人說,得適時的切割,免得充滿了他人的負面感受而無法負荷。其實正好相反,若停止了感受,攝影便失去了意義,而這才是辛苦的源頭。
年輕時,聽著他們訴說感情、夢想以及未來的規劃。年紀稍大些,聽他們聊著愛情上的相遇,工作上的成就或苦楚。
現在,聽到最多的總是時間流逝,青春飛奔得來不及抓取。關於孩子、關於自己的父母、關於生命的轉變…很多的事都已決定,於是決定了現在的自己,無關後不後悔,只能努力往前。
Read More →
最近總習慣在拍攝工作的前一晚禱告著。
遇到了一些拍攝工作,它無從計劃起,也無法規劃。他們只是簡單的和我訴說眼前遇到的問題或是目的。雖是輕描淡寫的說著,但我知那極其重要。重要的已不再僅是那些照片,而是那拍攝的過程,希望有些什麼得以發酵,或尋找著了什麼答案。關於愛,以及家。
無從規劃,使得拍攝前我心思很是慌亂,並且,那結果並無法預期,早已超出我的能力範圍。
於是只能在前一晚睡前禱告著,「親愛的阿爸天父,每一次的拍攝,我與他們的相遇全出自你的安排,但這一次已超出我的能力,我希望結果是好的,但我沒有把握,只能靜靜的看它如何發酵。我只能將這一切交在你的手中,由祢主導,由祢規劃安排,我只能靜靜看著,輕輕捕捉。請你帶領我們,讓所有一切的美好呈現在我們眼前。」
Read More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