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攝影雜感】思考者的自白與答問 — 與星對話 (第一堂)

有多久,你不曾抬頭仰望星空?
是否懷念著滿天星斗帶給你的種種美妙感受?

記得,第一回上了合歡山,
第一次看到如此廣闊的星空,我永遠記得當時的感動。
頭一次體認到,是啊,我正站在一顆星球裡,
宇宙是如此之大,而我身處的星球,又是如何渺小,
又有多少事物,是我們人類尚未知曉?
於是每年有空,就想再上一次山頂,再抬頭看一次星空。

我們總是充份的忙碌,
卻很少想到為什麼而忙碌,
是否曾思考—你的生命目的為何?
生命到了盡頭之時,想達成什麼?

談的雖是攝影,
但若不了解生命意義,
又能多了解攝影?


愛因斯坦:「我們所能體驗到最美的事情,就是神祕感,
神祕是藝術.科學的來源。
如果對這樣的感覺莫生,那他就無法對值得好奇的事停下來思考,
也無法對值得敬畏的事思考,就好像眼睛已經閉起來,已經死了。」

如果再次看看滿天的星斗,
再次體會自己身處地方的渺小,
再次體認到宇宙的無邊無界,
就會對這份神祕感到敬畏,並充滿了好奇。


愛因斯坦:「所有的宗教、藝術、科學,都是來自同一顆樹的分枝。」

攝影其實是一連串探索生命的過程,
你開始從神學思考,再轉了方向往科學,
最後卻發現,竟然它們講的是同一件事,
只是用的名詞不同。

也因為開始探索生命、開始思考,
攝影有了另一層不同的意義,
因為意義不同了,
也就造就了攝影全新的視野。


如同梵谷的–星空,
當下的他必定帶著某種思考與感受,
不然他怎會畫出如此的星空?

透過與星空對話,
開始意識到思考這件事,
開始探索生命,
攝影於是與你生命結合,
透過攝影表達、抒發你對生命的種種感受…
這不也是我們之前所不斷討論的「風格」嗎?!

 

 

 

 

*本文大部份內容取自姚仁祿老師– 大小創意 ,因同感大眾不習於思考,
故引用姚仁祿老師此教材加以整理,做為團隊課堂使用,也同步整理發表於此。

發佈留言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*