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形象攝影】布拉格咖啡

30年的老咖啡廳,
主人煮咖啡的身手少見的專注而俐落,
正想拍攝,煮咖啡的手卻正快速的移至他處。
座落在台北不顯眼的巷弄裡,
或許不顯眼,才是他們的顯眼之處吧…
因為不顯眼,才得以寧靜。
走進這間老咖啡廳的人們,
一杯咖啡一本書,在各自不顯眼的角落裡為自己的心靈充著電。
使用著這裡的寧靜。
攝影,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。獨立攝影接案已十數年,擅長底片拍攝,堅持情感是攝影最重要的事。
雖然談的是婚禮攝影師,但我想任何的工作都是如此,當初為何選擇了這職業,肯定都是抱有熱忱的,但為何突然之間開始厭倦、疲乏了?我想最主要的關鍵因素在於,工作就只是份工作而已了,工作僅只是賺錢的工具,它不再是興趣,更談不上熱情了。
這份熱情的消失當然不是我們自己單方面的因素,因為碰到了太多挫折,挫折的最大來源則是,太多奧客了!對吧?那些奧客一層一層、又不知不覺的把我們的熱情抹掉了。但又僅是客人的問題嗎?當然沒這麼單純。如果沒事,誰會想當奧客?!又是誰吸引了奧客上門的?
奧客之所以成為奧客,一定是哪個環節使他心生不滿,於是處處叨難甚或惡言相向。如果從頭至尾都是滿意至極,怎會有人想當奧客呢?但當然,一分錢一分貨的道理不見得人人都懂,總無法避免還是會有人只想付100塊,卻想得到5000塊的品質。但遇到了這種客戶,難道不懂拒絕嗎?也只能說活該了…兩個人都活該!
今天和一位在設計產業的朋友聊到了在這個產業裡的一些現象,可以發現即使是不同的行業,但所面臨的狀況卻是如此的類似。
在台灣許多的設計師本質學能其實相當弱,甚至有些美感都出了問題,也因為他們可以低價接案(因為技術性不高),也使得整個市場都認為設計就是這樣的收費,並且也讓業主認為想改就改是正常的,卻不知設計從開始的發現到最後的成品都是一連貫的,只要做一小塊的修改,就可能得全部打掉重做。但只想賺錢卻不具美感的設計師並不會想這些,想改就改,有錢賺就好。但這樣的做法是雙輸的結果,對業主沒有幫助,設計師的作品更是重大的傷害。
這個狀況似乎在每一個行業裡都充斥著,也難怪「生意人」成了眨意詞。大家也都有個問號,既然你只是要賺錢,做什麼都可以,我們這行又沒這麼好賺,你幹嘛不到其它地方?!但得幫真正的商人平反一下,真正的商人肯定都是具備職業道德與品質的,提供的商品其實對社會都提供的幫助。只是「偽商人」充斥太多,使得我們大部份人都對商人形成了不好的既定印象。
婚禮、婚紗攝影的領域裡也是類似的情況,但就我觀察,最大的問題僅是數位化之後,加上網路的方便,攝影的門檻就降低到了沒有極限也無法想像的地步了。但卻不知身為攝影師所背負的責任是如何重大,也許這個責任只是我自己將它放得太大,但仍舊認為,如果這社會每一個專業人士與商人心裡都有著這把責任的尺,這社會就不會有這麼多亂像了,例如黑心食品。
攝影的責任比我們想像中都還要來得大,尤其是我最喜愛的婚禮攝影更是其一。
在婚禮裡,每一個流程快速的流動,每一個畫面都是一閃即過,哪些畫面選擇留下?哪些又選擇放棄?完全取決於攝影師的判斷。這個判斷看似複雜,但其實只有一個判斷依據,以後看到這張照片的人們,我希望留下什麼讓他感受到?
攝影的責任,超乎我們所能想像的。以後你的孩子翻出了幾十年前你們結婚那天的照片,你希望他看到、感受到什麼?
而攝影師,是否有自信可扛起這份責任的能力?
—
婚禮攝影檔期詢問表單 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reserve/reserve-wedding/
更多英奇婚禮攝影作品 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category/working/wedding-documentary
更多英奇自助婚紗作品 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category/working/pre-wedding
更多英奇愛情寫真作品 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category/working/engagement
更多英奇家庭生活紀錄作品 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category/working/pregnant-women
.
一位朋友給了這個題目:「我是誰」。
這題目之大,讓人不知從何著手。
我是誰?
我是某些人的朋友、同學、工作夥伴;
是某個人兒子;也是某個人的父親;
我是攝影師;我在太陽系,地球裡一個名叫臺灣的地方。
但這些都只是屬於我的標籤,
是組成我這個人的切片,
這些切片是組成我的重要成份,但並非就等於代表我。
將某一個標籤去除,我仍然是我,只是少了個身份,或換了個角色而已,
或者也可說,那是不同人視角中的我是誰。
這個大哉問自古以來人類就不斷的自問自答,
從宗教、從科學、從哲學、從藝術…
我也不停的自問著,或許在死亡的那一瞬間將得到解答。
我是誰?也許該從我從何而來?又將去哪?
開始思考起吧…
攝影師的總工作時數,
拿相機拍照,其實只佔了大概所有工作時間的20%左右而已,
有一大半的時間是必須花費在大量的照片處理上,
尤其是婚禮紀實攝影師,每場拍攝至少三、五百張甚至近千張的照片,
從拍攝完成,傳檔、備份、挑選、調色、再挑選(檔案分類)、燒錄光碟、再挑選(洗照片或相本)、包裝寄件、再再挑選(上傳網站作品)…
連續不斷重複又花費時間的工作,
調色修圖這關更是佔據了絕大部份的時間精力。
花一點錢,就能換取大量的時間,
何樂不為呢?
有人問我「思考」到底是什麼?為什麼我指控台灣的教育使得孩子不會「思考」?卑之無甚高論,「思考」不過就是「多想一點」的意願與習慣。我女兒三、四歲的時候,聽到我和她媽媽談話中說到了「沒有錢了」,她理所當然地反應:「那去提款機領啊!」我們都笑…
Posted by Yang Zhao on Wednesday, March 30, 2016
—
「思考」這問題,
在攝影教學的過程裡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。
大部份的學生在開頭的前半年,
每一次的拍攝都有大幅的成長,
但卻不約而同的在半年後,全部停滯了,
而且花了非常長的時間,才能夠再有些微的進展。
深入探究後才發現了根本問題,
我們這一整代人,在這教育環境下荼毒太深了。
經常聽人說起,工作只是為了賺錢,
工作賺到錢了,才能去做自己真正有興趣、想做的事。
但我總覺得應該不是如此,
每個人的工作都是自己選擇,至少是有機會可以選擇的,
但為什麼大部份人的工作卻不是自己喜歡的、熱愛的?
我相信我的想法並不孤單,
世界的許多角落藏匿著和我相同想法的人們,
在屬於自己的角落裡默默的付出著…
如果你對工作也有類似的想法,
請與我連絡,讓我有機會為你拍攝。
經由這些作品,讓更多人們了解真正工作的價值與意義,
也讓我自己經由拍攝過程,更深入的挖掘其中的本質。
請點選下方連結表單並填寫,我將儘快與你連絡。
http://goo.gl/forms/CUsLQ5pLp3
—
*問題很多,可能需要花費許多時間填寫,建議可先寫於word檔,再copy至本頁表單。
*無需攝影費用,僅需同意英奇將所有照片使用於任何公開發表。
*請盡量填寫詳細,因英奇只想拍攝有相同想法的朋友,所以請儘可能讓我了解。
即使科技推陳出新,製作的技術也大幅的進步,
製作機械腕錶的老工匠,仍舊保持大部份的手工,
他們並非排斥新科技,
而且他們總思考著,以這項新科技來協助或取代原本的工法,
是否會使產品更好?
若答案是否定的,則捨棄不用。
傳統與創新之間不斷的芧遁與互相拉鋸,
如何保留傳統,但又能創新,
在各個領域都是個大難題,
在攝影裡也是。
—–
一切的學習過程都是從模仿開始,
模仿是必經過程,也是最快的途徑。
而當模仿一段時間,技術皆已穩定成熟後,
獨特性,便成為每一個攝影師都在追尋的目標。
這位攝影師也點出了問題所在,
獨特,當然是從觀者的角度來評斷,而非攝影者,
否則就經常會出現所謂的「自我感覺良好」。
但何謂獨特?
因為色調?構圖?後製?創意?
大部份人仍舊習慣從模仿的角度來看待,
只一昧的想像,某位具有獨特風格的攝影師,他的特色是什麼,
因為色調和別人不一樣,很特別…
因為後製手法很厲害。
見山是山,見山不是山,見山又是山…
以人為主的拍攝題材,
在初學技術階段,總會有段時間迷失在技術,
卻忘了拍攝的是有溫度情感的人,
所以經常使用各種拍攝技法、後製技術,
拍了一段時間後,發覺好像少了什麼,
於是,慢慢將多餘的技法捨棄,回歸到人的本質身上。
將注意力轉移到人的身上後,
開始發現人的情緒、感受是如此豐富而細膩,
於是有了想發現或挖掘更多的可能,
對攝影而言,「感受」變成了最重要的事,
透過感受別人,而感受自己。
經過長時間的追尋,
因為攝影,看到了許多故事,
從別人身上卻看到了許多自己。
開始反思,什麼是「生命」?
生命的意義與目的為何?
於是嘗試再次用攝影來探索生命、追尋生命,
也表達什麼是生命。
攝影這條路無邊無際,永遠都是初學。
———-
婚禮紀錄,自我風格探索課程 即將開課(預定開課日期:2016.2月20日)
課程資訊:http://www.yingchiwu.com/?p=12
今晚婚禮拍攝的討論裡,
新娘問到了何謂風格這問題,因她工作也有著類似的難題。
李安說:「風格是給那些沒有風格的人討論的事情。」
其實都是回歸到我們這一整代人從小到大的教育。
人們也按照這樣的思維給了標準答案,
你屬於什麼風格?說不出個名字就不是風格了嗎?
李安的風格叫什麼名?梵谷的風格又叫什麼詞?
那些風格的名稱不是只是讓那些不懂的人方便區分而已的嗎?
什麼時候開始,顛倒了。
生命的風格又何嘗不是如此,
許多的觀念、想法、價值觀,都有一個標準答案,
包括做事的準則。
如果和別人不同,就是你錯了。
也許,是其它人都錯呢?
每一件事的深入思考,
形塑出了每一個人不同的風格,
攝影風格、做事風格、生命的風格…
只是人們總習慣將這些冠上個名詞以方便歸類,
卻不知,這是將它框住了,也阻檔了,
當框住了,還有風格嗎?
每一個人都如此的獨特,與眾不同,
事情也不只一體兩面,而是許多面,
標準答案也應當不只一個了,
風格也僅這數十種的分別嗎?那多麼可惜。
世界如此廣闊,宇宙也碰不著邊界,
跳出自訂的框線,可以有無限次的全新世界,
只是用何種方式去看待而已。
20150906
有人說,堅持的路上總是孤獨的,
但孤獨並非痛苦的根源,反而是創作的更多泉源。
難的是,如何取得與市場的平衡,
內心的不斷芧遁、掙扎。
被拍攝的人們,
心裡必定抱著一份期待,
有一種記憶與情感,是他極欲捕捉保留,
攝影者必得知道,並且同理,
才可能捕捉的到那些畫面。
同理心,即是一份尊重。
我認為有道理的並非將人只分為天才與笨蛋,
而是造成這差距的因素,
且這因素竟簡單到不行。
有些人,經常在facebook上大談夢想,
你以為他下了多大決心,多麼堅持,
但其實…他什麼也沒開始做。
或者說,真正重要的事,他都沒做。
Read More →
在這堆件如山的月份裡,還在半夜打這篇文章,
並不是想談論些什麼婚禮攝影觀點或技術,
純粹發發勞騷。
婚攝之所以有別於其它類別的紀錄,
記者會、會議紀錄、尾牙…
正因婚攝有著太多太多複雜的情感與各種不同的觀點,
而那,都是在那張流程表上看不到的。
婚禮攝影者,不是服務業,
更不只是生意往來,一手交錢一手交貨,
如果有人覺得是,
那就真的只需按流程表,按表拍攝即可,
而照片所呈現的,當然也就無異於記者會、會議紀錄、尾牙年終摸採…
也更不需花費心思的挑選婚攝,因為根本無所謂的個人風格,
誰拍都一樣,誰都拍的出來,只要有流程表。
Read More →
擁有個人鮮明的風格,相信是許多攝影者的目標,
不論職業或業餘。
但風格是什麼?
它好像風一樣,知道它的存在,但卻又抓不著,
也說不出個所以然。
也好像很具體,
日本風、歐美風、韓風、自然風、lomo風…
Read More →
不要去「試圖相信」你可以做這樣的事情,
而應試圖走向完全覺察的狀態。
那時,就不需要相信,
完全的認知自會帶你找到你想要的。
我們大部份人的生命,
總是為別人而活。
小時候為爸媽而活,為著爸媽的期待而努力著;
長大後為了世俗的眼光,買車買房很多很多錢而拚命著;
有了小孩後,為了孩子而活,努力賺錢把最好的給他們,
期待他們不要和你一樣如此辛苦,
像你還小的時候,你爸媽對你的期待一樣。
但可曾想過,你真正「想要」的是什麼?
又為了什麼而想要?
有多少人,認認真真的去思考過這問題?
如果真想過,
你會非常清楚自己現在正在做的是什麼,又有何意義。
你想創造的是什麼?
是為了別人的眼光,還是真正為了自己?
攝影亦是如此。
你為什麼而拍?
又為什麼這樣拍?
是因大家都這樣拍,不這樣拍就顯得自己很奇怪?
是因這樣拍比較好賣,所以就拍這樣才能賺錢?
Read More →
攝影是藝術嗎?我想是的。
那藝術是什麼?
許多人說自己喜歡藝術,卻對何謂藝術說不出個所以然…
甚致做出的作品不自覺得偏向了商業化,而非藝術,卻渾然不覺。
只因,
他尋求別人的認同,
渴望別人的掌聲。
有多久,你不曾抬頭仰望星空?
是否懷念著滿天星斗帶給你的種種美妙感受?
記得,第一回上了合歡山,
第一次看到如此廣闊的星空,我永遠記得當時的感動。
頭一次體認到,是啊,我正站在一顆星球裡,
宇宙是如此之大,而我身處的星球,又是如何渺小,
又有多少事物,是我們人類尚未知曉?
於是每年有空,就想再上一次山頂,再抬頭看一次星空。
我們總是充份的忙碌,
卻很少想到為什麼而忙碌,
是否曾思考—你的生命目的為何?
生命到了盡頭之時,想達成什麼?
談的雖是攝影,
但若不了解生命意義,
又能多了解攝影?
Read More →
看了小黑分享的李宗盛那支「山丘」,也同樣有許多感觸,
當我老了,或生命即將結束,我留下了些什麼?成就了些什麼?
如同一直提醒自己的:「不怕做了什麼而後悔,最怕『不做』什麼而後悔一生」。
Read More →
在教學的過程中,發現了一個普遍卻又似乎頗為嚴重的狀況,
而也不只是攝影業界,更可能普遍存在於各專業領域甚或整個社會習慣。
經過一連串密集,且學員也都非常努力的課程後,
很快的,所有人的作品都有了非常顯著的進步與蛻變,
但要跨入下一階段時,
卻所有人都卡住了,停滯了好長一段時間。
我發現了問題,
「除了攝影書,大家平常都看些什麼書?」
得到的一致回答,太忙了,很久都沒在看書了。
曾經不只一位朋友跟我說過,「你拍的東西很有lomo的感覺耶」。
但其實我並沒有買過所謂的lomo相機,也不曾想過;
可能只是我想追尋的拍攝方向,剛好和lomo是類似的吧,
自由隨性,卻情感認真的拍攝與生活的態度。
現在我仍然繼續在使用底片拍攝,
這可能是個極度主觀的個人偏好問題吧,
因為我總覺得數位太過細膩了,
細膩到讓我覺得是假的,不夠真實,也損失了太多情感的重要元素。
因為我拍的是人、是情緒,
如果沒有那一些些的缺陷,顯得做作而虛假了。
Read More 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