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自由工作者的生存之道》沒有上班下班,只有自己的節奏

自由與時間
年初四,離假期結束倒數兩天。
我拍了她正坐在電腦前工作的照片。
她說:「幹嘛拍我?」
我說:「拍下你開工第一天的照片啊!」
她說:「隨時都在開工啊…腦子隨時都在動啊!」
攝影,必須融入你的生活才有其價值。
年初四,離假期結束倒數兩天。
我拍了她正坐在電腦前工作的照片。
她說:「幹嘛拍我?」
我說:「拍下你開工第一天的照片啊!」
她說:「隨時都在開工啊…腦子隨時都在動啊!」
兩位小女孩,安安雅雅,很舒服的名字。她跟我說:「先生是新加坡人,我是台灣人,希望孩子不管未來在哪裡,都可以平安雅居的生活。」
是啊,平安雅居的生活,多麼美好的一件事,看似簡單,卻也得來不易。孩子的功成名就並非最重要的事,只願一生平安、自在。
過馬路,小女孩牽住了我的手,融化了我的心,甜甜的。孩子的媽媽跟我說:「你好有孩子緣喔…她平常不會對陌生人這麼親近耶。」
他帶我進到一棟巷弄裡的社區大樓,明亮寬敞的cooking studio,還有社區居民自己種植的香草。
他走到中庭,隨手摘了幾支,說:「等一下做菜可以用。」
這天的全家福攝影,家庭成員很特別的組合,不只是一家人,也邀來了她的弟弟一家人,還有他的妹妹與男朋友。很少拍到這樣的組合,想必這即是他們對於家的看法,除了自己的孩子,兄弟姐妹也是想將以保留紀錄的重要家人。
來到淡水小巷弄裡的社區,從社區的後門打開,就走進了台北藝術大學的大草皮,一個好輕鬆又自在的地方。
她說,即將搬離這個喜愛的地方,想在離開前好好留下些照片。
走進了他們家,好舒服又溫馨的所在,甚至可以看見他們剛搬進這個家時花費了多少心思。為他們一家人在家裡的各個角落留下那些該有的印記;客廳、廚房、房間…每一處他們生活的軌跡。
「目前懷孕的狀況穩定多了(4個月左右),不知道為何,迫不及待想跟你分享 。也許就是看你的電子報,覺得溫暖而平靜。」
今天起床後收到的第一封mail,一年半前拍攝愛情寫真的他們,如今又迎來了喜訊。讀著信件裡的文字,腦海裡早已在想像他們成為爸媽的模樣;他們抱著孩子的喜悅,偶爾抱怨一下沒了自己的時間,手裡換著尿布,泡著奶瓶,沈浸在忙碌的幸福當中。
你今天過得好嗎?
前幾天和她聊到了物質與心靈追求的取捨,也提到了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,她問到:「但為什麼我們好像下面的層次並沒有被滿足,就不斷的在追求上面的心靈層次呢?」
也許,我們並不是沒有被滿足,只是我們需要的實在不多,我們倆都是可以過著極簡單,沒有物欲的生活。後來我們也明白了金錢確實是重要的,缺少了金錢,再大的理想都難以實踐,都會因金錢而被攔阻、埋葬。
今天屈尺國小孩子們的成果發表,我焦慮了很久,因為不知道他們有準備嗎?成果會如何?
我和孩子們說:「我緊張了好多天,你們知道為什麼嗎?
孩子們回答:「因為擔心,不知道我們表現好不好啊…」
原來,他們都知道啊…
看似躁動的一班孩子,其實有著一顆纖細的心。
如果有一個地方,能讓你放下所有的角色,只剩下自己,你會怎麼看待這樣的自己?
當你站在鏡頭前,沒有姿勢、沒有刻意的微笑,沒有對外的表演,只有內心的聲音,你會看見什麼?
屋子裡空盪盪,像是什麼也沒有,卻承載了許多記憶。
總是想把自己喜歡的,也給予拍攝的人們,
寫真書便是其一。
數位當道的時代,對於多年前的事物更加懷念,尤其那紙本的溫度。
照片印製成了書本,拿在手上翻閱;和在手機、平板上觀看,是完全不同的感受。
肖像照是凝視自己、與自己的對話;如同照著鏡子一般,如實的看見自己。
她說:「你像是一面鏡子,透過你的鏡頭看見了自己,一個原本就知道,卻未曾清楚見過的自己。」
是啊…這即是肖像照最起初的目的;讓人們看見那熟悉,卻還未清楚看到的自己。
因為和平常的拍攝很不一樣,它不只是拍攝而已。
寫下拍攝會有大概過程,讓你能更加明瞭。
12月極其忙碌,所有一切都是混亂,卻也每一件都順利過關了。
今年將要結束的最後幾天,心急的想將前陣子拍攝的肖像照一口氣整理完成。
這是想了好多好多年,終於,得以開始拍攝的一項計劃。
起初,只有模糊的輪廓,我並不知道真正想拍攝的是什麼?拍著拍著…越漸清晰。
記得,貢寮攝影課的最後一天,余梵走到我身邊,小小聲的說:「我有話想對每一位老師說。」
但直到攝影課要結束了,她還沒說,我又再問了一回:「不是有話想跟我們說嗎?」
她說:「對啊!我寫在紙上,寫了好久,但是不見了…」
那一天,直睡到下午才起了床,陽光打進屋裡,一束耀眼的光,小粒小粒成群的塵埃在那道光束裡頭,不斷旋轉,不斷旋轉…
我坐起了身,坐在床邊,拍下了這幅畫面。
繼續坐在床邊,靜靜看著那光束裡不停旋轉的塵埃,直到…光消失了。
月球繞著地球旋轉,地球繞著太陽旋轉,太陽系繞著銀河系旋轉,銀河系繞著本星系群旋轉,本星系群進入了室女超星系團…
綠豆下班回到家,捎來了教會傳達的消息:「師母想要你在cafe辦個攝影展。」
收到這消息,其實是有點不知所措,距離上一回辦展,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。
頭腦裡快速的打轉,我可以展什麼作品?
這些年來,拍的東西其實極其私人;是內心的思緒,許多我自己也搞不懂的複雜感受。
我自己都還理不清頭緒,這不適合吧!
一年一次的音樂會,是我們的一期一會,看著孩子一年年的長大,好幾個孩子都已長成了小大人的樣子。
去年,是在疫情解封之後,但大家仍習慣戴著口罩;今天,脫下了口罩,終於看清了每一個人的模樣。
重點摘要
Toggle
傳統的擺拍方式,對長輩來說或許安心,但對年輕家庭來說,可能顯得太過生硬。
你是否也想要不刻意、不僵硬,而是充滿家庭氛圍與真實情感的全家福照?
這篇文章,精選 台北、台中、高雄4 位自然風格全家福攝影師,
他們擅長記錄家庭互動,讓每一張照片都像是生活的一部分,而不是拍給別人看的「擺拍」作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