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攝影雜感》底片是…懷舊?流行?溫度?

GR攝影,底片攝影,心象攝影,心情攝影,心靈攝影,日常攝影,生活攝影,溫度攝影,情感攝影,獨立攝影師

底片的流行

 

在八方雲集晚餐,前方座位來了群大學女學生,其中一位拿出了洗好的黑黑的一格一格的底片,她們邊吃東西邊看著照片。離我有點遠,聽不太到他們的討論。

快要消失的底片,最近真的是爆炸的大流行啊!
好像畫質奇差無比的小CD也是。

最後一次聽到的價錢,一卷400-500塊;
天啊!我以前省吃儉用,用的是40-50塊錢,
底片物價飆漲了10倍。

我只是隨口說:「既然這麼流行,不然我也再來拍底片好了。」
結果她比我還興奮,直說:「好啊!好啊!」

 

GR攝影,底片攝影,心象攝影,心情攝影,心靈攝影,日常攝影,生活攝影,溫度攝影,情感攝影,獨立攝影師

底片的感受…慢慢的

 

但既然流行,就也來聊聊底片為什麼會流行吧。

數位、網路、科技的發達,卻使人們開始懷念二、三十年前那些不太方便,卻有著溫度的事物。

手機拍照極為方便的現在,人們卻轉而去尋找「刻意不方便」的底片來拍攝;
一卷只有36張,拍到什麼都不知道,
要拿去沖洗店,沖了底片,洗出照片,或掃描成數位檔案。

看到了照片,像是得到了滿滿的驚喜,
啊~~~~ 原來那時拍到了這樣的畫面啊!

也許,就像咖啡機已經很方便又厲害,
但人們還是想偶爾自己磨磨豆子,手沖一下咖啡;
可以聽聽磨豆子的聲音、聞到咖啡濃郁的香氣,還有…時間的流動。

重點不在結果,
而是過程裡,慢慢的感受,感受那份「慢慢的」。

 

GR攝影,底片攝影,心象攝影,心情攝影,心靈攝影,日常攝影,生活攝影,溫度攝影,情感攝影,獨立攝影師

底片的濕氣,即是溫度

 

記得,在數位相機剛上市時,我是同行攝影師裡最後一個換數位相機的;撐了很多很多年,才終於勉強換了一台。

數位的照片太過清晰銳利,沒了底片原有的柔和與溫度;我怎麼樣都無法接受,我並不在意照片畫質有多好,但照片的溫度卻是最重要的。

數位相機將照片裡的潮濕全抽乾了,那可不行啊!那濕氣是照片存在的溫度。

底片的濕氣,就是現在大學生們願意花幾百塊、好幾天等沖洗的理由。不是因為底片比較好,而是因為它有種說不清的『味道』,是一張照片應該有的,活著的感覺。

 

GR攝影,底片攝影,心象攝影,心情攝影,心靈攝影,日常攝影,生活攝影,溫度攝影,情感攝影,獨立攝影師

底片拍攝,為了未來的自己

 

也許我們拍照的方式變了,但我們拍照的理由,真的變了嗎?

手機裡的照片很難整理,容易淪為拍照、打卡、上傳…
但照片真正的目的——回憶,似乎不再存在了?

拍照,不應該是為了現在。

拍照,是因為此刻好重要,不想忘記,所以留下了照片;
照片,是為了以後,而非現在。

手機拍照,是為了「此刻」被看見;
底片拍照,卻是為了「未來」能夠記住。

手機拍完了,打卡了,上傳了,就被新的照片淹沒了;但底片不同,每一次拍攝,都像是在寫一封信,寫給未來的自己。

你說,底片是…懷舊、是流行、是溫度?
也許都是吧。

真正重要的,回到攝影的初衷,
也回到生活的初衷。

所有一切都為了自己而活,而不是為了被誰看見。

 

 

發佈留言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

*